帳號:guest(3.234.177.119)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瑪德麗娜
作者(外文):Maddalena Barenghi
論文名稱:《春秋繁露》的歷史性表述與規範性價值
論文名稱(外文):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 and Normative Values in the Chunqiufanlu
指導教授:岑溢成
指導教授(外文):Yat-Shing Sham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號:941204601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7
中文關鍵詞:公羊學董仲舒春秋繁露
外文關鍵詞:Gongyang zhuanDong ZhongshuChunqiufanlu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
  • 收藏收藏:0
本篇論文題目是「《春秋繁露》的歷史性描述與規範性價值」,其原始資料的取捨限於《春秋繁露》中《春秋》學的探討。本文的第一章對於 「貴志」的内涵進行探討,其内容重要分成兩節:第一節對於「志」的内涵進行探討,並説明所謂的「志」是指誰的,以及澄清《春秋繁露》何以「貴志」 的問題;有關《春秋繁露》何以說「貴志」的問題,本文提出兩種可能的解釋:其一、「志」所指的是孔子修《春秋》時的理想,其二、「志」所指的是歷史人物的意向與動機;基本上,在《春秋繁露》中「志」與孔子修《春秋》的理想有關係,與《春秋》的褒貶有關係,故第二節主要探討褒貶的問題。再者「貴志」的問題與《春秋》的遣詞造句有關,故第二章對於語言使用的問題進行探討,其内容重要分成兩節:首先,對於《春秋》中的語言的規範性運用進行説明。
Han exegete Dong Zhongshu (179 BC-104 BC) elaborated a comprehensive vision of the Chunqiu Jing (Classic of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by developing general principles of exegesis from specific interpretive passages in the Gongyang zhuan (Gongyang Commentary). This thesis is a study on the linguistic structure and contents of the first five chapters of the Chunqiufanlu (Luxuriant Gem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The first five chapters of the Chunqiufanlu are basically constructed on the same question-answer frame; the question usually expresses a doubt or an opinion concerning a peculiar historical passage quoted from the Chunqiu Jing; every case or set of cases essentially establishes the work ground for Dong Zhongshu ’s re-editing of Confucian values. The present study is divided in two main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aims to analyze the normative values and moral significance of the historical events recorded in the Chunqiu Jing according to Dong Zhongshu, focusing on the meaning of the term zhi (intention); the second chapter deals with the linguistic peculiarities of the tex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Dong Zhongshu ’s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the Annals.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錄…………………………………………………………………iii
導論…………………………………………………………………1
第一章 「貴志」的涵義………………………………………...8
第一節「志」…………………………………..………………..8
第二節 褒貶……………………………………………………...20
第二章 語言的運用……………………………………………...29
第一節 語言的規範性運用…………………………..………29
第二節 經常與權變的概念…………………………...……35
一、持經與權宜:楚司馬子反之事例……………………………35
二、「權」的概念…………………………………………………39
結論………………………………………………………………..51
書目………………………………………………………………..53
書目
(一)引用書目
一、基本文獻
《論語注疏》,載於《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臺北:民86)。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載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商務印書館影印(臺北:民75年)。
------《春秋繁露》,載於《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北京:1988)。
[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註疏》,《十三經注疏》,藝文(臺北:民68)。
[魏]王弼(撰),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華正書局(臺北:1992)。
[宋]朱熹,《朱子語類》,文津出版社(臺北:民國75年)。
[清]阮元(校刊),《十三經注疏》,載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商務印書館影印(臺北:民75年)。
[清]陳立,《公羊義疏》,載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上海:1995)。
莊存與,《春秋正辭》,載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02)。
二、專書與期刊論文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臺灣學生書局(臺北:民63)。
賴炎元,《春秋繁露今注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臺北:民73)。
黃朴民,《董仲舒與新儒學》,文津(臺北:民81)。
鍾肇鵬(主編),《春秋繁露校釋》,河北人民出版社(石家莊:2005初版)。
邢義田,《秦漢史論稿》,東大圖書公司印行(臺北:1987)。
程樹德,《九朝律考》,中華書局(北京:1963)。
張端穗,〈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經傳觀念之内涵及其意義〉,《東海學報》38卷(1997):1-26。
張端穗,〈《春秋公羊傳》經傳觀念的緣起〉,《東海中文學報》第10期,《東海大學中國文學係》,(1992年8月):61-79。
張端穗,〈西漢《公羊春秋》首立學官之綠由—以祭仲事蹟之論述為焦點之探討〉,《東海中文學報》,第14期,2002年7月,頁1-24。
張端穗,〈春秋公羊傳經觀念的歷代理解及其意義〉,《東海學報》33卷(1992):105-122。
張端穗,《西漢公羊學研究》,文津(臺北:2005年)。
蔣慶,《公羊學引論》,遼寧教育出版社(瀋陽:1995)。
李明輝,《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台大出版中心(臺北:2005年)。
陳明恩,〈董仲舒《春秋》公羊學解經方法析論〉,《警學研究論叢》,第八輯,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3月):209-248。
陳鼓應,《周易注譯與研究》,臺灣商務印書館(臺北:1999初版)。
王淑蕙,〈董仲舒《春秋》解經方法探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84年。
韋政通,〈朱熹論「經」、「權」〉,《史學評論》,第五期,頁99-114。
Malmqvist, Göran,‘Studies on the Gongyang and Guuliang Commentaries I’, 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 Antiquities, no.43, (Swedish Crowns. Stockholm: 1971).
(二)參考書目
[漢]董仲舒,《董子文集》,中華書局(北京:1985年初版)。
[宋]王堯臣等(編次),《崇文總目》,錢東垣等(輯釋 ),中華書局(北京:1985)。
[宋]歐陽修,〈書《春秋繁露》後〉,《六一題跋》,載於《叢書集成初編》,中華書局(北京:1985)。
[宋]程大昌,〈秘書省繁露書後〉,《演繁露》,載於《四部叢刊廣編》,臺灣商務印書館,(臺北:1981年)。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載於《叢書集成》,中華書局(北京:1985)。
[清]皮錫瑞,《經學歷史》,藝文印書館(臺北:民63)。
[清]朱彝尊,《點校補正經義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史哲研究所籌備處(臺北:民86-88)。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中國社會科學(北京:1997)。
余治平,《唯天為大》,商務印書館(北京:2003)。
馬勇,《漢代春秋學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90)。
孫長祥,〈董仲舒春秋學方法論試探--《春秋繁露》中的哲學問題知識方法的辨析〉,《華岡文科學報》,17期,民國78年12月,頁1-19。
林義正,《春秋公羊傳倫理思維與特質》,國力臺灣大學出版中心(臺北:2003年)。
[日]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藝文(臺北:民61)。
[日]日原利國,《春秋繁露》,明德出版社(東京:1989)。
Cheng, Anne,‘Rites et lois sous les Han: l’apologie de la vengeance dans le Gongyang zhuan’, in :Jacques Gernet,
Marc Kalinowski(ed.),En suivant la Voie Royale: Mélanges offerts en homage à Léon Vandermeersch, Paris: École Francaise d’Extrême-Orient, 1997, S.85-86.
Gentz, Joachim,Das Gongyang zhuan: Auslegung und Kanonisierung der Frühlings-und Herbstannalen(Chunqiu), Wiesbaden:Harrowitz, 2001.
Queen, Sarah,From Chronicle to Canon: the hermeneutic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ccording to Tung Chung-shu,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96).
Wallacker, Benjamin,‘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as a Source of Law in Han China’, i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2.1 (April 1985):59-72.
論文全文檔清單如下︰
1.電子全文(1175.392K)
(電子全文 已開放)
紙本授權註記:2014/1/1開放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