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54.87.90.2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蕭美齡
作者(外文):Mai-Lin Xhang
論文名稱:心知與氣化--<<莊子>>思維與言說方式之省察
指導教授:袁保新
指導教授(外文):Pao-Hsin Yu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號:88124014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0
中文關鍵詞:莊子心知氣化思維方式言說方式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7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
  • 收藏收藏:0
《莊子》哲學向來被定位為境界哲學或境界美學,然而其中尚蘊涵著豐富的關係哲學及存有學義涵可待掘發,而其所透顯的思維方式與言說方式更為如何解決中國哲學的定位與詮釋問題提供了一項可貴的參考資源。本文將採哲學詮釋學─脈絡式的─概念釐清的研究進路,先考察《莊子》對心知及語言不當運作之批判反省,以揭露《莊子》哲學之主要問題意識,同時開啟本文之問題視域;接著討論《莊子》氣化的有機整體世界觀;再經由《莊子》的世界觀說明《莊子》處理認知、實踐及語言問題的方式,最後以對全文的回顧與反省綜結。
本文各章的摘述如下:
第一章先討論《莊子》哲學的義理歸屬問題及當代中國哲學面臨之時代挑戰,即中國哲學的定位與詮釋問題,以進一步指明「思維方式」及「言說方式」之探究重要性,從而轉進本文之研究主題。
第二章揭示出《莊子》主要的問題意識在於心知和語言的不入道。心知的不當運作表現在於概念認知的定型僵化及貪欲的放縱,以致在是非判斷和價值取捨兩方面有所執取。而心知的偏執若加上語言的異化,則將陷溺於求名顯己、諂飾詆毀及爭辯鬥爭之中,造成生命的芒昧、情識的憂患和人世的爭端,危及宇宙萬物存在之序。
第三章論及,通過氣化的說明方式,《莊子》強調宇宙萬物的自然運行變化乃是和諧的生生之化,萬物一方面在其中自我實現,另方面又彼此關連成一有機整體,造化流衍,生生不已。
第四章提到,在有機的整體世界觀下,《莊子》在看待和解決認知與實踐問題時,主張「體道」而知的思維方式。強調人身為造化一員,其存在和領會意義的方式不應離此造化生生。在存有意義的認知上,應切實體察概念知識的限制,化除生命中的定見、成見和俗見,以靈活寬廣的生命視野領會大道源源不絕的創造性義涵。使生命在循道而行中進行「體道」之知。而生命的「體道」一方面在順應自然之化,對一己境遇安之若命,且以隨機應物的方式與外界和諧共處;另方面則通過虛靜無心的不言之教及無為而治,參與生生化育,使人在體得天道存有真相的同時,活出自我生命的存在價值。
第五章則強調,在言說方式上,《莊子》主張語言活動應本於自然無心,在生命的切實體道中知言、忘言,不落言辯。而道言的言說方式融入言境、隨機而出,靈活多變,使語言得以道蘊豐富,承載和釋放出無窮的大道真義。
目錄………………………………………………………1
第一章緒論…………………………………………6
第一節 《莊子》哲學的義理歸屬問題………………6
第二節 中國哲學的定位與詮釋問題…………………10
第三節 《莊子》思維與言說方式之探究價值………15
第四節 關於《莊子》分篇問題之研究考量…………19
一˙《莊子》在考據問題上的複雜性及不確定性…19
二˙《莊子》可能出現的內部不一致性?…………23
(一)兩行之道卅詆訿孔子之徒?…………………23
1.關於寓言人物引喻失當的問題…………………23
2.關於抨擊仁義禮樂的問題………………………24
(二)道樞之旨卅或使莫為之說…………………26
三˙對於作者中心論研究立場之反思……………27
四˙綜合考量後之研究取捨………………………30
第五節 進路程序與預期成果………………………31
一˙研究進路………………………………………31
二˙論述程序………………………………………32
三˙預期成果………………………………………32
第二章《莊子》對心知和語言的反省──心知和語言何以不入道?………………………………………………………33
第一節 引言……………………………………………33
第二節 心知的執取……………………………………34
一˙《莊子》對「心」「知」的討論………………34
(一)「心」的問題…………………………………34
1.自然的心理傾向……………………………………34
2.對於「心」的兩層區分……………………………34
(1)「近死之心」…………………………………35
(2)「真君」、「真宰」、「靈府」、「靈臺」…36
3、「性」、「德」、「情」、「神」………………37
(1)「性」……………………………………………37
(2)「德」……………………………………………38
(3)「情」……………………………………………39
(4)「神」……………………………………………40
(二)「知」的問題……………………………41
1.「心」與「知」………………………………41
2.《莊子》是反智論者嗎?……………………41
3.關於「知」的兩層反省………………………42
二˙「心知」的不當運作方式…………………45
(一)感官概念框架的心知運作:「以心稽」…45
(二)耗竭精神思慮的心知追逐:「以有涯隨無涯」……45
(三)為嗜欲所牽引的心知黏滯:「喪己於物」……46
(四)施巧詐相傾壓的心知計謀:「日以心鬥」……47
三˙心知的執取面相……………………………………48
(一)認知判斷層面的心知執取:「自是」…………48
(二)價值取捨層面的心知執取:「自好」…………49
第三節 語言的誤用………………………………………50
一˙語言的限制…………………………………………50
二˙語言的異化…………………………………………51
(一)求名顯己………………………………………51
(二)諂飾詆毀………………………………………52
(三)爭辯鬥爭………………………………………52
(四)成規威制………………………………………53
第四節 心知和語言不當運作之害………………………55
一˙生命的芒昧:「曲士不可以語於道」……………55
二˙情識的憂患:「以好惡內傷其身」………………55
三˙人世的爭端:「與物相刃相靡」…………………56
第五節 小結……………………………………………56
第三章《莊子》的氣化觀…………………………58
第一節 引言……………………………………………58
第二節 「氣」與「氣之『化』」……………………58
一˙「氣」之字源及使用演進情形…………………58
二˙「氣」在《莊子》中之諸多用義及其關聯……59
三˙「氣之『化』」…………………………………61
第三節 氣化宇宙論:和諧的生生之化………………63
一˙變化義:「天下莫不沉浮」……………………63
二˙生生義:「不知其盡」…………………………65
三˙理序義:「陰陽四時運行,各得其序」………66
第四節 氣化存有學──「咸其自取」、相感共在……68
一˙創造性:「自生」、「自化」…………………68
二˙平等性:「天均」、「萬物一齊」……………68
三˙關係性:「相與交食乎地而交樂乎天」………69
四˙整體性:「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70
第五節 《莊子》「道」與「氣」的關係……………72
一˙道與氣同為存在範疇…………………………………72
二˙道乃靜態的原理性說明………………………………73
三˙氣乃動態的歷程性說明………………………………74
第六節 小結:世界作為有機的整體…………………76
第四章《莊子》「體知」的思維方式……………77
第一節 引言……………………………………………77
第二節 汲取意義之源──「體道」之知……………78
一˙體察心知的限制:「知止其所不知」……………78
二˙開放意義的無限可能性:「不知之知」…………79
三˙實踐與認知不二分:「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82
四˙素樸生命的動態視域:「觀化、體逝」…………85
第三節 投身生生之化──「應於化」、「與化為人」…86
一˙順應自然變化:「應於化」…………………………87
(一)虛靜恬淡的生命態度:「安化」………………87
1.「命」………………………………………………87
2.如何「安之若命」?………………………………88
(1)「無情」……………………………………88
(2)遣物欲………………………………………89
(3)生死一如……………………………………90
3.《莊子》「安命」、「安化」思想下的天人關係……91
(二)靈活不拘的處世方式:「與物化」…………93
1.《莊子》是避世主義者嗎?…………………93
2.隨機應物以處於世:「應物無方」…………95
3.人、己、物、我的和諧共處………………96
(1)「守其一以處其和」………………97
(2)出乎至誠無心………………………97
(3)明於權宜變通………………………100
4.「以天合天」的藝術哲學…………………101
二˙參與生生化育:「與化為人」…………102
(一)不言之教:「與人並立而使人化」…102
(二)無為而治:「無為而無不為」………104
第四節 《莊子》「體知」的思維「方式」特色………107
一˙具體性.………………………………………………107
二˙脈絡性.………………………………………………108
三˙靈活性.………………………………………………108
四˙創造性.………………………………………………108
第五節 小結………………………………………………109
第五章《莊子》「道言」的言說方式………………110
第一節 引言………………………………………………110
第二節 廢言與否?………………………………………110
一˙以言表意的有限性:「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110
二˙道義難以言傳:「論道而非道也」………………113
三˙俗言/至言……………………………………………115
四˙《莊子》之言說立場:「非言非默」與「不言之教」……117
第三節 如何確保言說合法性?……………………………119
一˙無心言說:「言無言」、「得意而忘言」………119
二˙不落言辯……………………………………………120
三˙意義的無限承載與釋放……………………………121
第四節 道言精神的例示……………………………………123
一˙「寓言」:寄寓深義,自證道機……………………124
二˙「重言」:泯卻己執、共行體道……………………127
三˙「卮言」:靈活出言,道義不絕……………………129
(一)層層遮撥………………………………………130
(二)反覆致詰………………………………………130
(三)化除俗準………………………………………131
(四)自掃己說………………………………………131
第五節 小結……………………………………………………133
第六章結論…………………………………………………134
引用書目(依引用先後)………………………………………136
引用期刊(依引用先後)………………………………………141
引用論文(依引用先後)………………………………………143
參考書目(依筆劃順序)………………………………………144
參考期刊(依筆劃順序)………………………………………147
參考論文(依筆劃順序)………………………………………149
引用書目(依引用先後)
牟宗三
1999 《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台北:學生書局,八刷)
王邦雄
1993 《老子的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八版)
徐復觀
1974 《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增補四版)
陳鼓應
1999 《老莊新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初版三刷)
唐君毅
1992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台北: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二刷)
徐復觀
1999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商務印書館,初版十二刷)
袁保新
1997 《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台北:文津出版社,初版二刷)。
高達美(Hans-Georg Gadamer)著 洪漢鼎譯
1999 《真理與方法》(Ⅰ)(台北:時報文化公司,初版四刷)
勞思光
1996 《思辯錄─思光近作集》(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初版)
劉述先
1991 《新時代哲學的信念與方法》(台北:商務印書館,八版)
牟宗三
1987 《名理論》(台北:藝文圖書公司,初版)
曾昭旭
1992 《在說與不說之間-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初版)
牟宗三
1984 《生命的學問》(台北:三民書局,三版)
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 關子尹譯
1989 《人文科學的邏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二刷)
關子尹
1994 《從哲學的觀點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初版)
楊儒賓、黃俊傑編
1996 《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台北:正中書局,初版)
中村元著 林太、馬小鶴譯
1998 《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一)》(台北:淑馨出版社,四刷)
劉長林
1995 《中國智慧與系統思維》(台北:商務印書館,二刷)
王邦雄
1999 《二十一世紀的儒道》(台北:立緒文化事業,初版一刷)
杜維明
1997 《儒家思想》(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初版)
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 羅興漢譯
1990 《符號‧神話‧文化》(台北:結構群文化事業,初版)
傅偉勳
1990 《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初版)
陳漢森(Chad Hansen)著 周云之、張清宇、崔清田譯
1998 《中國古代的語言和邏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初版)
張亨
1997 《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台北:允晨文化公司,初版)
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著 孫周興譯
1993 《走向語言之途》(台北:時報文化公司,初版一刷)
王先謙
1992 《莊子集解》(台北:三民書局,四版)
牟宗三
1997 《才性與玄理》(台北:學生書局,修訂八版)
楊儒賓主編
1993 《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一版)
方東美
1987 《生生之德》(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四版)
楊儒賓、黃俊傑編
1996 《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台北:正中書局,初版)
唐君毅
1993 《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台北: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二刷)
黃錦鋐
1999 《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十五刷)
陳品卿
1984 《莊學新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增訂再版)
林希逸
1997 《莊子虛齋口義校注》(北京:新華書店,一刷)
王叔岷
1978 《莊學管闚》(台北:藝文印書館,初版)
王邦雄
1983 《中國哲學論集》(台北:學生書局,初版)
劉笑敢
1987 《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初版)
張默生
1996 《莊子新釋》(山東:齊魯書社,二刷)
黃華珍
1999 《莊子音義研究》(北京:中華書局,一刷)
高柏園
2000 《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初版二刷)
陳啟雲
2001 《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歷史論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刷)
丁四新
2000 《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一刷)
林毓生
1996 《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北京:三聯書店,三刷)
高達美(Hans-Georg Gadamer)著 洪漢鼎、夏鎮平譯
1995 《真理與方法Ⅱ》(台北:時報文化事業,初版一刷)
阮毓崧
1980 《莊子集註》(台北:廣文書局,再版)
方東美
1993 《原始儒家道家哲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四版)
吳汝鈞
1998 《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台北:文津出版社,一刷)
蒙培元
1996 《中國心性論》(台北:學生書局,二刷)
吳怡
2000 《新譯莊子內篇解義》(台北:三民書局,初版)
吳康
1992 《老莊哲學》(台北:商務印書館,十刷)
陳鼓應
1995 《莊子哲學》(台北:商務印書館,三刷)
胡遠濬撰 吳光龍點校
1996 《莊子詮詁》(安徽:黃山書社,一刷)
鍾泰
1988《莊子發微》(上海:古籍出版社,一刷)
郭慶藩輯
1991 《莊子集釋》(台北:貫雅文化事業,初版)
歐陽景賢、歐陽超釋譯
1998 《莊子釋譯》(台北:里仁書局,初版三刷)
唐君毅
1993 《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台北:學生書局,二刷)
王邦雄
1993 《老子的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八版)
牟宗三
1996 《圓善論》(台北:學生書局,二刷)
小野澤精一、福光永司、山井涌編著 李慶譯
1999 《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和人的觀念的發展》(上海:人民出版社,四刷)
鄭世根
1993 《莊子氣化論》(台北:學生書局,初版)
陳鼓應
2000 《莊子今註今譯》(台北:商務印書館,修訂版二刷)
李存山
1990 《中國氣論探源與發微》(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刷)
張立文
1994 《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氣》(台北:漢興書局,初版一刷)
劉翔
1993 《中國傳統價值觀念詮釋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初版一刷)
陳榮捷
1994 《中國哲學論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初版)
葉海煙
1999 《人文與哲學的對話》(台北:文津出版社,一刷)
馬丁‧布伯(Martin Buber)著 陳維剛譯 曾慶豹校閱
1996 《我與你》(台北:桂冠圖書公司,初版三刷)
黃俊傑、町田三郎、柴田篤編
1996 《東亞文化的探索─傳統文化的發展》(台北:正中書局,初版)
沈清松
1995 《詮釋與創造─傳統中華文化及其未來發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初版)
葉海煙
1997 《老莊哲學新論》(台北:文津出版社,一刷)
肖萐父、李錦全主編
1989 《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七刷)
侯外廬
1993 《中國思想史綱》(台北:五南圖書公司,初版一刷)
張岱年
1985 《玄儒評林》(湖南:新華書店,一版一刷)
宣穎著 王輝吉校
1969 《莊子南華經解》(台北:宏業書局,初版)
沈清松編
1993 《中國人的價值觀─ 人文學觀點》(台北:桂冠圖書公司,初版一刷)
朱哲
2000 《先秦道家哲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一刷)
方東美
1984 《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台北:成均出版社,初版)
顏崑陽
1985 《莊子藝術精神析論》(台北:華正書局,初版)
王夫之
1989 《莊子解》(香港:中華書局,重印)
崔宜明
1997 《生存與智慧─莊子哲學的現代闡釋中國邏輯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二刷)
汪奠基
1993 《中國邏輯思想史》(台北:明文書局,初版)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主編
1997 《邏輯思想與語言哲學》(台北:學生書局,初版)
引用期刊(依引用先後)
曾昭旭
1992 〈論道家美學中的道─境界與虛靈〉,收錄於《鵝湖月刊》二0三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8〜15。
牟宗三
1975 〈道家「無」底智慧與境界形態的形上學〉,收錄於《鵝湖月刊》四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5〜10。
陳來
2000 〈世紀末中國哲學研究的挑戰〉,收錄於《哲學雜誌》三十一期,台北:業強出版社,頁8〜22。
沈清松
2000 〈跨世紀中國哲學之展望〉,收錄於《哲學雜誌》三十一期,台北:業強出版社,頁4〜7。
唐君毅
1975 〈泛論言說之不同方式〉,收錄於《鵝湖月刊》創刊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9〜11。
鄭志明
1994 〈莊子的鬼神觀〉,收錄於《鵝湖月刊》二三三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15〜27。
王鍾陵
1998 〈《莊子》中的大木形象與意象思維〉,收錄於《中國文哲研究集刊》十三期,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頁269〜292。
王邦雄
1977 〈莊子哲學的生命精神(上)〉,收錄於《鵝湖月刊》三十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11〜17。
楊儒賓
1992 〈卮言論:莊子論如何使用語言表達思想〉,收錄於《漢學研究》十卷二期,台北: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頁123〜157。
吳光明
1989 〈莊子的自相矛盾〉,收錄於《臺大哲學論評》十二期,台北:台灣大學,頁313〜323。
高柏園
2000 〈道家思想對環境倫理的回應態度〉,發表於2000年8月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與生態關懷者協會合辦之環境環理學會議。
黑山(Marina Čarnogurská)著 周大興譯
1999 〈古代中國哲學的原初存有學基礎〉,收錄於《中國文哲研究通訊》九卷一期,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頁117∼126。
袁保新
1995 〈盡心與立命─從海德格基本存有論重塑孟子心性論的一項試探〉,收錄於《孟子思想的哲學探討》,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頁159∼198。
1997 〈再論老子之道的義理定位─兼答劉笑敢教授〈關於老子之道的新解釋與新詮釋〉〉,收錄於《中國文哲研究通訊》七卷二期,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頁145∼159。
楊儒賓
1994 〈從「生氣通天」到「與天地同流」 — — 晚周秦漢兩種轉化身體的思想〉,收錄於《中國文哲研究集刊》四期,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頁477∼519。
沈清松
1994 〈莊子的道論─對當代形上學困惑的一個解答〉,收錄於《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一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頁19∼34。
高柏園
1992 〈《莊子•人間世》的應世態度〉,收錄於《鵝湖月刊》二00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21∼28。
陳鼓應
2000 〈先秦道家之禮觀〉,收錄於《漢學研究》十八卷一期,台北: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頁1∼22。
陳榮灼
1999 〈海德格與道家論科技的本質〉,收錄於《第二屆華人地區大學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頁169∼181。
帕爾瑪(Richard E.Palmer)著 劉君祖譯
1984 〈對表象式思維、主體主義及科技的批判〉,收錄於《鵝湖月刊》一0七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46〜48。
方克濤(Christopher Fraser)
1999 〈相似性與標準:古代中國人對於認知與行動的理論模型〉,1999年4月20日發表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學術座談會。
沈清松
1986 〈莊子的語言哲學初考〉,收錄於《國際中國哲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大學哲學系,頁97∼112。
引用論文(依引用先後)
鄭杏玉
1996 《《莊子》「氣」概念之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婁世麗
1992 《莊子氣論探微》,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參考書目(依筆劃順序)
王邦雄
1986 《儒道之間》(台北:漢光文化事業,三版)
1999 《莊子道》(台北:漢藝色妍文化事業,初版五刷)
王煜
1993 《老莊思想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初版四刷)
1994 《中國學術思想論叢》(台北:明文書局,初版)
石元康
1998 《從中國文化到現化性:典範轉移?》(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初
版)
牟宗三
1987 《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台北:商務印書館,四版)
1990 《現象與物自身》(台北:學生書局,初版四刷)
1992 《道德的理想主義》(台北:學生書局,七刷)
1994 《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學生書局,再版八刷)
1996 《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台北:學生書局,二刷)
牟宗三講述 陶國璋整構
1999 《莊子齊物論義理演析》(台北:書林出版公司,一版)
李杜
1987 《中國哲學思想中的天道與上帝》(台北:聯經出版事業,五印)
李澤厚
1987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台北:谷風出版社,再版)
何秀煌
1988 《文化‧哲學與方法》(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初版)
1989 《思想方法導論》(台北:三民書局,六版)
金春峰
1997 《哲學:理性與信仰》(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初版)
金白鉉
1986 《莊子哲學中「天人之際」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初版)
呂鍚琛
1998 《道家與民族性格》(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二刷)
李志林
1990 《氣論與傳統思維方式》(上海:學林出版社,一刷)
吳怡
1981 《中國哲學的生命與方法》(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初版)
吳光明
1992 《莊子》(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再版)
杜維明
1997 《儒家思想-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台北:三民書局,初版)
林紓
1985 《莊子淺說》(台北:華正書局,初版)
林安梧
1993 《存有、意識與實踐》(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胡哲敷
1967 《老莊哲學》(台北:中華書局,三版)
徐復觀
1993 《中國思想史論集》(台北:學生書局,初版九刷)
唐君毅
1988 《人生之體驗續編》(台北: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初版)
1988 《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
1991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初版)
1993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二)》(台北: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二刷)
崔大華
1997 《莊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三刷)
孫以楷、甄長松
1995 《莊子通論》(北京:東方出版社,一刷)
連清吉
1998 《日本江戶後期以來的莊子研究》(台北:學生書局,初版)
焦竑
1979 《莊子翼》(台北:廣文書局,三版)
莊鍚昌、孫志民
1998 《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構架》(台北:淑馨出版社,三刷)
陳榮捷
1993 《中國哲學文獻選編(上)》(台北:巨流圖書公司,一版)
陳來
1996 《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北京:三聯書店,一版一刷)
陳品卿
1984 《莊學新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增訂再版)
梅貽寶等撰 摩爾(Moore, Charles A.)編
1984 《中國人的心靈─中國哲學與文化要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初版)
程宜山
1988 《中國古代元氣學說》(湖北:人民出版社,一刷)
張立文
1994 《中國哲學範疇精選叢書(道)》(台北:漢興書局,初版一刷)
1996 《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天)》(台北:七略出版社,初版)
1996 《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初版一刷)
張岱年
1983 《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發凡》(北京:中華書局,一刷)
張祥龍
1997 《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終極視域的開始與交融》(北京:三聯書店,二刷)
勞思光
1991 《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台北:三民書局,增訂六版)
馮耀明
1989 《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問題》(台北:允晨文化公司,初版)
葉海煙
1999 《莊子的生命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三版)
傅偉勳
1986 《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初版)
傅佩榮
1988 《儒道天道發微》(台北:學生書局,二刷)
翟本瑞
1993 《心靈、思想與表達法》(台北:唐山出版社,初版)
楊國榮
1998 《面對存在之思》(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初版)
楊儒賓
1991 《莊周風貌》(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初版)
蒙培元
1997 《中國哲學主體思維》(北京:人民出版社,三刷)
趙衛民
1998 《莊子的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初版)
劉述先
1987 《中西哲學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初版)
劉笑敢
1998 《兩種自由的追求:莊子與沙特》(台北:正中書局,初版三印)
劉光義
1986 《莊學蠡測》(台北:學生書局,初版)
嚴靈峰
1971 《老子達解》(台北:藝文印書館,初版)
1969 《無求備齋學術論集》(台北:台灣中華書局,初版)
顏崑陽
1999 《人生因夢而真實─我讀莊子》(台北:漢藝色妍文化事業,初版十九刷)
錢穆
1993 《莊子纂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重印四版)
1995 《中國思想史》(台北:學生書局,九刷)
參考期刊(依筆劃順序)
王邦雄
1984 〈道家思想的時代意義〉,收錄於《中國文化月刊》五十五期,台中:東海大學,頁37∼46。
1991 〈莊子思想及其修養工夫〉,收錄於《鵝湖月刊》一九三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1∼12。
1995 〈從修養工夫論莊子「道」的性格〉,收錄於《鵝湖月刊》二四六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7∼15。
史作檉
2000 〈有關中國哲學之哲學人類學式之徹底檢視〉,收錄於《文明探索》二十一卷,台北:書鄉文化事業,頁1〜23。
牟宗三
1993 〈超越的分解與辯證的綜合〉,收錄於《鵝湖月刊》二二0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1〜4。
李正治
1991 〈莊子「超禮遊道」型的禮樂思索〉,收錄於《鵝湖月刊》一九三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33∼40。
李景林
1994 〈莊子道論中的個體性原則〉,收錄於《鵝湖月刊》二三三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28〜32。
周大興整體
1995 〈人文學及社會科學方法的哲學反思〉,收錄於《中國文哲研究通訊》五卷一期,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頁23∼54。
袁保新
1978 〈齊物論研究-莊子形上思維的進路與形態〉,收錄於《鵝湖月刊》三十一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22〜26。
1994 〈當代新道家?!--當代道家哲學研究之回顧與展望〉,收錄於《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十二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57〜68。
1999 〈什麼是人?:孟子心性論與海德格存有思惟的對比研究─兼論當代孟子心性論詮釋的困境及其超克〉,發表於一九九九年於史丹福大學舉辦之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現代詮釋學術研討會及於哈佛大學舉辦之中國人文學研討會。
2000 〈從「義命關係」到「天人之際」─兼論「自由」在孔孟儒學中的兩重義涵〉,發表於第一屆倫理思想與道德關懷學術研討會:自由與責任,台北: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組。
2001 〈秩序與創新:從文化治療學的角度省思道家哲學的現代義涵〉,收錄於《鵝湖月刊》三一四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11∼23。
曾昭旭
1991 〈論莊子的整體存在感與人我相通感〉,收錄於《鵝湖月刊》一九三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13∼16。
1995 〈論儒道之互為體用義〉,收錄於《鵝湖月刊》二四四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6∼11。
高柏園
1995 〈莊子思想中的唯美性格─以勞思光、徐復觀為中心之討論〉,收錄於《鵝湖月刊》二四一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14∼22。
曹智頻
1998 〈大陸近五十年來的莊學研究〉,收錄於《鵝湖月刊》二八0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15∼24。
楊祖漢
1994 〈「體用不二」與體證的方法〉,收錄於《鵝湖月刊》二二八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2∼6。
劉長林
1992 〈論儒、道生命哲學〉,收錄於《孔孟月刊》三十卷十期,台北:中華民國孔孟學會。
參考論文(依筆劃順序)
金貞姬
1999 《論道家式的形而上學》,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徐聖心
1997 《莊子「三言」的創用及其後設意義》,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文琪
1991 《論莊子去知的意義研究》,桃園: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永崇
1986 《莊子弔詭語言之研究─一個比較哲學之探究》,台中: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景潭
1998 《莊子語言觀點之探討》,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論文全文檔清單如下︰
1.電子全文(398.413K)
(電子全文 已開放)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相關論文

1. 莊子應世思想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