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3.196.21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林芳珍
作者(外文):Fang-Chen Lin
論文名稱:由環境倫理學的角度探討《莊子》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指導教授:朱建民
指導教授(外文):Jimmy Ju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號:87124010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4
中文關鍵詞:莊子環境倫理學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2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6
  • 收藏收藏:0
承目前對環境倫理學的探究,我們首要先釐清的即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所以本文試圖以環境倫理學的角度來探討《莊子》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本文先從西方的環境倫理學的一些基本理論著手,並從中發現各家學派的爭執點,而人類需要順從「自然」嗎?「自然」真的可以成為人類行為的一位導師嗎?對《莊子》來說,答案是肯定的。是以在探討西方思想對待自然的態度後,先討論《莊子》對於「自然」與「人」的觀點,再試圖比較兩者對待自然環境態度的異同。 根據巴里‧康芒納(Barry Commoner)《封閉的循環》一書中,認為生態系有四項原則:「1.每一種事物都與別的事物相關,2.一切事物都必然有其去向,3.自然界所懂得的是最好的,4.沒有免費的午餐。」由以上的四個原則說明生態學所研究的是一個生物與環境的整體,而不是一些獨立的個體或是某一生態背景的獨立事件。因此生態學的研究是以一種整體觀作為瞭解問題的態度。而《莊子》認為人是自然環境的一份子,認為人要學習自然環境中的天地萬物,是以可說《莊子》也是一種整體觀。
再比較環境倫理學中的整體主義與莊學的整體論的差異,並試圖以《莊子》解決環境倫理學整體論的一些困難。在西方環境倫理學思想中,也有多位學者或學派認為許多環境觀念問題就是出自於西方思想將人抽離於自然之外來探討。加上生態科學的發展,發現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各種生命物種都有所關連,也彼此需要,人並不是可以除排在自然世界之外而另外可以存活的。由於西方思想的整體主義眾多,是以此章節採用馬利塔(Don E. Marietta, Jr)對整體主義的分類,分為科學觀的整體論、價值觀的整體論與規範性的整體論來探討。除此之外,蓋瑞(Gary E. Varner)也將整體論分為兩種,他認為:「環境整體論有實際整體論與倫理整體論。實際整體論是指在土地的使用上採取一個整體的觀點,倫理整體論是認為生態系統或生物圈具有內在價值或道德立場。…在發展完善的環境政策時,我們的確必需將生態視為一個整體,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需要將生態系統視為一個有道德性的主體。這也揭示了整體論被質疑的一個議題,即在強調整體之後,會不會最後形成一種「生態法西斯主義(ecofascism)」?也就是一切以整體利益優先,而忽略了甚至犧牲了個體的權利。本章即欲利用《莊子》的思想來解決西方整體論中,人如何與自然合一的形上問題,以及探討《莊子》的整體論是否也會有整體比個體優先的問題出現。
最後,柯培德曾說:「二十一世紀的新環境哲學是必須要做到不但保留生物的多樣性的棲息地,並讓人們能夠仰賴土地為生,維持生態系統平衡這種雙贏的局面。」本文即是希冀從《莊子》思想中建構二十一世紀的環境倫理學。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學術研究回顧 ……………………………………………5
一、研究《莊子》之著作 ………………………………………5
二、研究「環境倫理學」之著作 ………………………………8
三、研究《莊子》與「環境倫理學」結合之著作 ………………9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1
一、觀點設限 ………………………………………………11
二、研究步驟 ………………………………………………14
第四節 預期成果…………………………………………………16
第二章 西方各個環境哲學派對待自然的態度………………………17
第一節 「環境倫理學」的發展歷史………………………………18
第二節 環境哲學探討的問題……………………………………23
第三節 西方思想的自然觀………………………………………26
第四節 西方環境哲學學說與其對待自然的態度………………30
第五節 小結………………………………………………………43
第三章 《莊子》對待自然的態度……………………………………45
第一節 《莊子》的「自然觀」………………………………………46
一、《莊子》原文中對自然的看法……………………………46
二、自然與天的關連…………………………………………51
第二節 《莊子》的「人觀」…………………………………………54
一、以存有論來看《莊子》文中對「人」的看法………………54
二、以修養論來看《莊子》文中對「人」的看法………………56
第三節 《莊子》天與人的關係……………………………………66
第四節 小結………………………………………………………69
第四章 環境哲學整體論和《莊子》整體論的比較……………………71
第一節 環境倫理學整體論的觀點與問題………………………72
一、莊子的自然生態觀………………………………………72
二、環境倫理學的整體論……………………………………75
第二節 《莊子》整體論如何回應環境倫理學整體論的問題……82
第四節 小結………………………………………………………87
第五章 結論……………………………………………………………89
第一節 論文整體回顧與反省……………………………………89
第二節 未來展望…………………………………………………92
附圖……………………………………………………………………Ⅰ
參考文獻………………………………………………………………Ⅳ
壹、中文書籍:
郭慶藩集解,《莊子集釋》,台北:貫雅出版社,1991。
陳壽昌輯,《南華真經正義》,台北:新天地書局印行,民66。
王夫之,《莊子通,莊子解》,台北:里仁書局印行,民72。
方東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學》,台北:黎明事業文化公司,民72。
方東美撰,孫智燊譯,《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台北:成均,民73。
巴里‧康芒納著,侯文蕙譯,《封閉的循環—自然、人和技術》(The Closing Circle: Nature, Man, and Technology),吉林:吉林人民初版社,1997。
王邦雄,《二十一世紀的儒道:儒道兩家思想的現代出路》,台北:立緒文化,民88。
史懷哲著,鄭泰安譯,《文明的哲學》,台北:志文出版社,民62。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書局,民86。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台北:學生書局,民74。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民76。
李奧波(Aldo Leopold)著,吳美真譯,《沙郡年記》,台北:天下文化出版,1998。
吳怡,《逍遙的莊子》,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75。
吳康,《老莊哲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民81。
余謀昌,《生態倫理學:從理論走向實踐》,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沈清松編,《中國人的價值觀—人文學的觀點》,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3。
沈清松主編,《跨世紀的中國哲學》,台北:五南出版社,民90。
沈清松主編,《儉樸思想與環保哲學》,中國哲學會編輯,台北:立緒文化,民86。
杜善牧著,宋稚青譯,《老裝思想與西方哲學》,台北:三民書局,1968。
金恆鑣,《救救雨林》(台北:時報出版有限公司,1993。
金白鉉,《莊子哲學中「天人之際」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75。
周林東,《奴隸與伙伴—環境新倫理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周向軍,傅永軍主編,《綠色烏托邦》,濟南:泰山出版社,1998。
周光裕,明延凱編著,《生態學》,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民84。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東海大學,民52。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印行,民55。
徐嵩齡,《環境倫理學發展—評論與闡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胡適等編著《中國哲學思想論集(總論篇)》,台北:牧童出版社,民65。
胡適等編著《中國哲學思想論集(先秦篇)》,台北:牧童出版社,民65。
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70。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75。
唐端正,《先秦諸子論叢》,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70。
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 第二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崔宜明,《生存與智慧—莊子哲學的現代闡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
項退結,《人之哲學》,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央文物供應社發行,民71。
項退結編譯,布魯格編著,《西洋哲學辭典》,台北:先知出版社,民65。
森三樹三郎著,姚百勤譯,《回歸自然—老莊哲學》,台北:敦理出版社,1989。
傅武光,《孔孟老莊思想的平等精神》,台北:文津出版社,民79。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編輯部編,《莊子研究》,南京: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
章和杰,《生態價值》,台北:茂昌圖書有限公司,民85。
張耿光譯注,《莊子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
張默生,《莊子新釋》,台北:綠洲書店,1969。
黃錦鋐,《莊子及其文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7。
葉海煙,《老莊哲學新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
葉海煙,《中國哲學的倫理觀》,台北:五南出版社,民90。
楊安崙,《中國古代精神現象學—莊子思想與中國藝術》,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新華發行,1993。
楊汝舟,《道家思想與西方哲學》,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央文物供應社發行,民72。
鈕則誠等編著,《生死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印行,民90。
馮滬祥,《環境倫理學》,台北:學生書局,1991。
葛榮晉主編,《道家文化與現代文明》,中國:中國人民出版社,1991。
葛雷格里‧貝特森著,章明儀譯,《心智與自然》,台北:商周出版,2003。
瑞秋卡森著,李文昭譯,《寂靜的春天》,台北:辰星出版社,1996。
蒙培元,《中國心性論》,台北:學生書局,民79。
劉笑敢,《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歐崇敬,《解構的中國知識型理論分析》,台北:新視野圖書出版公司,民89。
錢穆,《莊老通辯》,台北:三民書局,民62。
錢永祥,戴華主編,《哲學與公共規範》,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民84。
羅爾斯頓(Holmes Rolston Ⅲ)著,劉耳,葉平譯,《哲學走向荒野》(Philosophy Gone Wild),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羅爾斯頓(Holmes Rolston Ⅲ)著,王瑞香譯,《環境倫理學》,台北:國立編譯館,民85。
嚴崑陽,《莊子藝術精神析論》,台北:華正書局,1985。
嚴靈峰編著,《周秦漢魏諸子知見書目》(卷二),台北:正中書局,民64。
Stephen R. Kellert著,薛絢譯,《生命的價值》,台北:正中書局,1999。
Niles Eldredge著,龐中培譯,《生命的危機》,台北:寰宇出版有限公司,民89。
貳、西文書籍:
Balch, Si edited, The Land Ethic: Meeting Human Needs for the Land and It’s Resources. Bethesda: The Society of American Foresters Press, 1998.
Botzler, Richard G. and Armstrong, Susan J. edited, Environmental Ethics: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 edited by 2nd ed.. Boston: McGraw-Hill, 1998.
Callicott, J. Baird, In Defense of the Land Ethics: Essay i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9.
Callicott, J. Baird, Earth''s Insights: A Survey of Ecological Ethics from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to the Australian Outback.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Callicott, J. Baird & Roger T. Ames edited, Nature in Asia Traditions of Thought: Essays i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9.
Callicott, J. Baird and Fernando J. R. da Rocha edited, Earth Summit: Toward a Reconstructive Postmodern Philosophy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1996.
Cooper, N. S. & Carling, R. C. J., Ecologists and Ethical Judgements. London: chapman & hill, 1996.
Deval, Bill l & Session, George, Deep Ecology. Salt Lake: Gibbs Smith Publisher, 1985.
Elliot, Robert edited, Environmental Ethi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Frechette, K. S. Shrader, Environmental Ethics. New York: Ro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1998.
Hargrove, Eugene C., Foundation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New Jersey: Prenice Hall, 1989.
Lehotay, Denis C., The Relationship of Man and Nature in the Modern Age. Queenston: The Edwin Mellen Press, 1993.
Mathews, Freya, The Ecological Self. London: Routledge, 1991.
Marietta, Don E. Jr., For People and the Planet –Holism and Humanism in Environmental Ethics.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95.
McLaughlin, Andrew, Regarding Nature.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3.
Newton, Lisa H., Dillingham, Catherine K. edited, Watersheds-Class Cases in Environmental Ethics. Belmont: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4.
Nash, Roderick Frazier, The Rights of Nature—A Hist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Madis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89.
Pojman, Louis P. edited, Environmental Ethics: Readings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Boston & London: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1994.
Pojman, Louis P., Global Environmental Ethics. London: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Pojman, Louis P., Ethics-Discovering Right and Wrong.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4.
Palmer, Clare, Environmental Ethics. Oxford: ABC-CLIO, Inc., 1997.
Palmer, Clare, Contemporary Ethical Issues: Environmental Ethics. Oxford: ABC-CLIO Inc, 1997.
Smith, Pamela, What Are They Saying about Environmental Ethics? New York: Paulist Press, 1997.
Taylor, Paul W., Respect for Nature: A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
Varner, Gary E., In Nature ‘s Interests: Interests, Animal Rights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Zimmerman, Michael E.,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from Animal Rights to Radical Ecology.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Press, 1993.
參、期刊論文:
朱建民,〈由儒家觀點論西方環境倫理學人類中心主義問題〉,《第一次「哲學與中西文化:反省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哲學系編,民90。
沈清松,〈莊子的人觀〉,《哲學與文化》,第14卷第6期,民國76年6月,頁13-23。
吳汝均,〈莊子的靈台心與自然諧和論〉,《哲學與文化》,第21卷8期, 1994年8月,頁680-693。
李遠國,〈論三才相盜與貴生戒殺-道教的環保思想〉,《哲學雜誌》,第30期,1999,頁096-115。
莊慶信,〈早期儒家與人類中心主義環境哲學的對話〉,《哲學與文化》,第292期,1998,頁836-855。
莊慶信,〈道家自然觀中的環境哲學〉,《哲學雜誌》,第13期,1995,頁56-74。
莊慶信,〈中國佛教與生命中心主義環境哲學的對話〉,《哲學雜誌》,第30期,1999,頁064-095。
郭實渝,〈以生態文化的觀點看生態教〉,《環境教育季刊》,第40期,民88年六月,頁15-23。
楊冠政,〈邁向全球化的環境倫理〉,《哲學雜誌》,第30期,1999,頁004-032。
張隆盛,葉俊宏,〈永續發展的精髓—儉樸生活〉,《環境教育季刊》,37期,1999年2月,頁2-11。
高柏園,〈道家思想對環境倫理的回應態度〉,《鵝湖學誌》,第25期,2000年。
葉保強,〈建立公民參與的科技社會〉,《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18期,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2001年,4月,頁3-5。
葉海煙,〈生態保育與環境倫理學的道家觀點〉,《哲學與文化》,第292期,1998,頁814-823。
陳榮波,〈老子的環保美學〉,《哲學雜誌》,第7期,1994,頁98-102。
曾春海,〈儒道的消費倫理與環境倫理〉,《哲學與文化》,第281期,1997,頁910-919。
曾春海,〈生態學及道家向度的環保美學〉,《哲學與文化》292期,1998,頁803-813。
傅佩榮,〈莊子人觀的基本結構〉,《哲學與文化》,第15卷1期,1988,頁61-72。
魏元珪,〈老莊哲學的自然觀與環保心靈〉,《哲學雜誌》,第13期,1995,頁36-54。
蕭振邦,〈人類如何對待自然:一個環境倫理學的反思〉,《第二屆倫理思想與道德關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教育發展中心,民90。
釋昭慧,〈佛法與生態哲學〉,《哲學雜誌》,第30期,1999,頁046-065。
釋恒清,〈草木有性與深層生態學〉《佛教與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財團法人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1996),頁17-41。
肆、網路資料:
http://forum.yam.org.tw/women/backinfo/recreation/green/ecolg09.htm
http://ecophilia.fo.ntu.edu.tw/read/read/2002-0522.htm
台灣生態學會:http://www.pu.edu.tw/~ecology/taiwan
http://www.math.hkbu.edu.hk/~wllee/news/2000/news27062000.html
論文全文檔清單如下︰
1.電子全文(664.280K)
(電子全文 已開放)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