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19.130.4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游欣婷
論文名稱(中文):明清澡堂的發展與社會互動
論文名稱(外文):Th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Interaction in Bathhouse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指導教授(中文):陳熙遠
馬雅貞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學號:9643604
出版年(民國):9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6
中文關鍵詞:澡堂空間士人
外文關鍵詞:BathhousesSpaceScholar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9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9
  • 收藏收藏:0
澡堂雖是沐浴的場所之一,但是在澡堂所發生的行為卻不僅有沐浴而已。澡堂出現代表新空間興起及沐浴習慣改變。澡堂是跳脫家內的公共空間,人走出家門與更多人群接觸,同時許多活動在澡堂裡發生,澡堂不只是沐浴場所,還是社交空間。
城市興起、流動人口增加帶動澡堂發展。一般認為澡堂從宋代便有,元代持續發展,到了明清則更為興盛。以外在空間論,澡堂設立與水源有密切相關,而位於交通幅輳點對於澡堂更有加分效果;此外,城內外澡堂地點則各有不同考量與吸引力。明清澡堂內部空間設計符合浴人需求,除滿足基本沐浴之外,更使沐浴成為愉悅的享受。而澡堂內部空間規劃則根據澡堂等級不同而有差異,普通澡堂內部空間設計簡單;特色澡堂則提供個人獨立空間,避免混雜。不過澡堂空間設計並不完善,有時候反易成為意外的殺手,危害生命。
澡堂對一般大眾而言,不只是個洗澡的地方,更是聯繫感情、交際辦公、交換訊息的社會互動空間。澡堂客群不只是旅人,還有一般士庶、商人甚至是官員。不過澡堂內裸身露體共浴的結果,反使得公共與隱私無法區辨,甚至彼此侵犯:大眾在公共空間展現身體隱私,雖是隱私但其實是公開;有時個人意圖卻又利用公共空間被突顯,雖是公開,但卻是別有用心。而因身體裸露帶來公私交雜是澡堂與其他公共空間相較之下最大差別。澡堂內混浴現象亦使得士人身份與目的認同產生動搖,使得士人階層對此發出不滿之聲,紛紛以不合禮法為由,力求與一般群眾有所區分,實際上是為了維持自我身份的優越。而特色澡堂則滿足群體個別需求,使澡堂成為區分群體的象徵。
The development of bathhouses means new space appears and the habits of bath change. The bathhouses are different from homes, and people have more contacts with one another. The bathhouses are not only for bath, but also for social contacts.
The rise of cities and changing population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bathhouses. Generally speaking, bathhouses began from Song Dynasty. They were continued in Yuan Dynasty and then more blossomed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Bathhouses usually located at where there was water, and it would be better with convenient traffic. The interiors of bathhouse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met people’s needs, and bath was joyful. They differed because of their types. The interiors of common bathhouses were simple while special bathhouses provided separate rooms.
Those who came to bathhouses included not only travelers but common people, scholars, businessmen and even officials. But that people took a bath nakedly together made privacy gone. It’s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bathhouses and other public places. Scholars disliked bathing with common people, therefore they had some opinions. They thought it was not proper manner, and they wanted to be separated from common people because they had sense of superior. Special bathhouses met their needs, and bathhouses could divide people into different group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目的………………………………………………1
第二節 從私人浴室到大眾澡堂………………………………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10
第四節 研究架構………………………………………………12
第二章 明清澡堂概況分析
第一節 明清以前的澡堂………………………………………14
第二節 明清商業澡堂的分佈與開設地點……………………17
第三節 澡堂的類型……………………………………………23
附圖一 「杭州八字橋」……………………………………………29
附圖二 「江南澡堂」………………………………………………30
第三章 明清澡堂的空間設施與服務
第一節 澡堂空間與設施………………………………………31
第二節 澡堂服務………………………………………………37
第三節 特色澡堂………………………………………………43
附圖三 「洗澡遇險」………………………………………………50
附圖四 「蘇某開通」………………………………………………51
附圖五 「浴堂圖」…………………………………………………52
附圖六 「混堂火著」………………………………………………53
附圖七 「洗死了一個」……………………………………………54
第四章 明清澡堂社會空間的互動
第一節 浴人混雜………………………………………………55
第二節 公私領域的交雜………………………………………62
第三節 士人階層的不同聲音…………………………………65
第五章 結論………………………………………………………72
參考書目………………………………………………………………76
一、傳統文獻
1.(唐)王維,(清)趙殿成箋注,《王右丞集箋注》,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10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2.(宋)吳自牧,《夢粱錄》,台北:廣文書局,1987。
3.(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上,台北:廣文書局,1969。
4.(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上海:中華書局,1962。
5.(宋)洪邁,《夷堅志》,京都:中文出版社,1980。
6.(宋)趙溍錄,《養痾漫筆》,收入《宋代筆記小說(二十一)》,石家莊:河北教育,1995。
7.(金)王嚞,《重陽全真集》,收入《中華道藏》第26冊,北京:華夏出版,2004。
8.(元)不著撰人,《朴通事諺解》上,台北:聯經出版社,1978。
9.(元)不著撰人,〈吏學指南〉,《居家必用事類》,京都:中文出版社,1984。
10.(元)朱震亨,《丹溪醫集》,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
11.(元)至正中敕撰,《大元通制條格》,台北:大中國,1968。
12.(元)沙圖穆蘇編,《瑞竹堂經驗方》,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1983。
13.(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
14.(元)郭畀,《雲山日記》,收入《快雪齋集附雲山日記》,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
15.(元)熊夢祥,《析津志輯佚》,北京:北京古籍,1983。
16.(明)文震亨,《長物志》,板橋市:藝文,1966。
17.(明)王路,〈花史左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譜錄類第1117冊,上海 : 上海古籍, 1995。
18.(明)李盤,〈金湯借箸〉,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子部第33冊,北京:北京,1995。
19.(明)李世熊,《錢神志》,上海:古籍, 1992。
20.(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四),台北:偉文圖書,1976。
21.(明)汪道昆,〈太函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1348冊,上海: 上海古籍, 1995。
22.(明)宋應昇,〈方玉堂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164冊,北京 : 北京,1995。
23.(明)郎瑛,《七修類稿》,上海:上海書店,2001。
24.(明)姚希孟,《尋滄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地理類第251冊,台南:莊嚴文化事業,1996。
25.(明)唐時升,《三易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78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26.(明)徐宏祖,《徐霞客遊記》,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
27.(明)高濂,《遵生八牋》,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第871冊,台北: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
28.(明)孫傳庭,《白谷集》,收入《四庫珍本》第10集,台北:台灣商務,1980。
29.(明)曹學佺編,《石倉歷代詩選》,台北:台灣商務,1983。
30.(明)陳耀文,《天中記》卷10,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類書類第96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31.(明)陸容,《菽園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
32.(明)郭勛,《雍熙樂府》,上海 : 商務印書館,1919。
33.(明)黃仲昭,《八閩通志(上)》,福州:福建人民,1990。
34.(明)萬民英,《星學大成》,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第809冊,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
35.(明)楊自懲,《梅讀稿》,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138冊,台北:新文豐,1988。
36.(明)錢穀,《吳都文粹續集》,台北 : 台灣商務, 1970年。
37.(明)譚元春,〈譚友夏合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1385冊,上海:上海古籍, 1995。
38.(清)中川忠英,方克、孫玄齡譯,《清俗紀聞》,北京:中華書局,2006。
39.(清)毛祥麟,畢萬忱點校,《墨餘錄》,上海:上海古籍,1985。
40.(清)王有光,〈吳下諺聯〉,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三十三編》,台北:新興書局,1983。
41.(清)王棠,〈燕在閣知新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1146,上海:上海古籍, 1995。
42(清)允祿、梅瑴成、何國宗等奉敕撰,《欽定協紀辨方書》,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第811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43.(清)石成金,《傳家寶》(上),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
44.(清)全士潮等纂,《駁案新編》,北京 : 中國社會科學,2005。
45.(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北京:中華書局,1960。
46.(清)林蘇門,〈邗江三百吟〉,收入《中國風土志叢刊》第27冊,揚州:廣陵出版社,2003。
47.(清)杞廬主人等撰,《時務通考》,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類書類125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8.(清)花之安,《自西殂東》,上海:上海書店,2002。
49.(清)范德壽,《初真戒律》,收入《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第41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
50.(清)俞樾,《右台仙館筆記》(四),台北:廣文書局,1967。
51.(清)俞樾,〈茶香室叢鈔〉,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二十三編》,台北:新興,
1979。
52.(清)徐珂,《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1984。
53.(清)破額山人,夜航船〉,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二編》,台北:新興,1978年。
54.(清)祝慶祺,《刑案匯覽》,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第871冊,上海:上海古籍,1997。
55.(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台北:木鐸,1982。
56.(清)袁棟,〈書隱叢說〉,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第1137冊,上海:上海古籍, 1995。
57.(清)許姬傳,《許姬傳七十年見聞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58.(清)張德彝,《醒目清心錄》,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4。
59.(清)陳其元,〈庸閒齋筆記〉,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二編》,台北:新興,1978。
60.(明)陸應陽輯,〈樵史〉,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71冊,北京 : 北京,1995。
61.(清)陳璚,《民國杭州府志》,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浙江府縣志輯》(一),上海:上海書店,1993。
62.(清)陳季同,韓一宇譯,《中國人的快樂》,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63.(清),曹庭棟,《老老恆言》卷一,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第119冊,台南:莊嚴文化事業,1995。
64.(清)惠麓酒民,《洴澼百金方》,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兵家類第967冊,上海:上海古籍,1995。
65.(清)惺庵居士(黃鼎銘),〈望江南百調〉,收入《揚州叢刻》,台北:成文,1970。
66.(清)遊戲主人,《新鎸笑林廣記》,台北:天一,1985。
67.(清)褚人穫,《堅瓠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小說家類126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68.(清)葛元煦撰,鄭祖安標點,《滬遊雜記》,上海:上海書店,2006。
69.(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醫家類第994冊,上海:上海古籍, 1995。
70.(清)頤安主人,〈滬江商業市景詞〉,收入顧炳權編,《上海洋場竹枝詞》,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
71.(清)黎元寬,〈進賢堂稿〉,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44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72.(清)劉體智,劉篤齡點校,《異辭錄》,北京:中華書局,1988。
73.(清)劉禺生,錢實甫點校,《世載堂雜憶》,北京:中華書局,1960。
74.(清)寶鋆,《文靖公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第1536冊,上海:上海古籍,2002。

二、小說評話:
1.(宋)書會才人,〈張協狀元〉,《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台北:長安出版社,1978。
2.(元)李好谷,〈張生煮海〉,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戲劇類第1763冊•上海:上海古籍,2002。
3.(明)不著撰人,〈濟顛語錄〉,收入《古本平話小說集》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
4.(明)吳敬所,《國色天香》,台北縣:雙笛國際,1995。
5.(明)凌濛初,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二刻拍案驚奇》,台北:三民書局,1991。
6.(明)馮夢龍,《醒世□言》,北京:人民文學,1956。
7.(明)馮夢龍,《喻世明言下》,香港:中華書局,1985。
8.(清)丁耀亢,孔一標點,《續金瓶梅》,上海:上海古籍,1993。
9.(清)不著撰人,〈永慶昇平上〉,收入《古今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1990。
10.(清)不著撰人,《施公案》,台北:文化圖書,1991。
11.(清)不著撰人,《狄公案》,台北:台灣古籍,2006。
12.(清)不著撰人,《續濟公傳》,杭州:浙江古籍,1988。
13.(清)邗上蒙人,華雲點校,《風月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14.(清)吳敬梓,黃小田評點,《儒林外史》,安徽省:黃山書社,1986。
15.(清)花也憐儂,《海上花列傳》,台北:天一,1974。
16.(清)周楫纂,陳美林校注,《西湖二集》,台北:三民書局,1998。
17.(清)南岳道人,《蝴蝶媒》,收入《古今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1990。
18.(清)惜陽堂主人,《二度梅》,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
19.(清)華廣生輯,〈白雪遺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第1745冊,
上海:上海古籍,2002。
20.(清)常杰淼,《雍正劍俠圖》,收入《清宮祕史》(三),北京:團結出版,1999。
21.(清)蒲琳,《清風匣》,收入《古本小說叢刊》第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1991。
22. 余文春口述,王澄等整理,《皮五辣子》,南京:江蘇文藝,1985。

三、畫冊:
1.(清)徐揚,《姑蘇繁華圖》。
2.《清國漂流圖》,早稻田大學藏。

四、期刊論文:
1.Garrett G. Fagan ,The Genesis of the Roman Public Bath: Recent Approach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Vol 105, No.3, Jul. 2001, P403~426.
2.王蓮,〈揚州沐浴文化探析〉,《貴州社會科學》2007卷第四期, 2007年4月。
3.王鴻泰,〈從消費的空間到空間的消費—明清城市中的酒樓與茶館〉,《新史學》11卷3期,2000年。
4.王鴻泰,〈雅俗的辯證—明代賞玩文化的流行與士商關係的交錯〉,《新史學》7卷4期,2006。
5.王鴻泰,〈流動與互動—由明清間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測公眾場域的開展〉,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
6.何小顏,〈澡堂史話〉,《文史知識》第七期,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7.余舜德,〈物與身體感的歷史:一個研究取向之探索〉,《思與言》,44卷1期,2006年3月。
8.巫仁恕,〈明清消費文化研究的新取徑與新問題〉,《新史學》,17卷4期,2006年12月。
9.邱澎生,〈物質文化與日常生活的辯證〉,《新史學》,17卷4期,2006年12
月。
10.周曉江,〈中西沐浴文化比較研究和我國沐浴發展趨勢探索〉,江南大學工業工程設計所碩士論文,2004。
11.金觀濤、劉青峰,〈從「群」到「社會」、「社會主義」—中國近代公共領域變遷的思想史研究〉,《中研院近史所研究集刊》第35期, 2002。
12.姚佩妏,〈《朴通事》研究〉,嘉義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論文,2008。
13. Craig Clunas,〈物質文化-在東西二元論之外〉,《新史學》17卷4期,2006年12月。
14.劉增貴,〈中國古代的沐浴禮俗〉,《大陸雜誌》,第98卷4期,1999年4月。
15.邢義田,〈古代羅馬的公共澡堂〉,《西洋史集刊》第8期,1998。
16.〈浙江潮〉第七期,收入《中華民國史料叢編》第四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1968)。
17.張瑞,〈沐浴與衛生—清人對沐浴認識的發展與轉變〉,收入《清以來的疾病、醫療和衛生—以社會文化史為視角的探索》論文集,北京:三聯書店,2009年8月。
18.黃敏枝,〈宋元佛教的接待庵院〉,《清華學報》27卷第2期,1997年6月。
19.黃敏枝,〈宋代佛教的浴室院〉,收入《史學:傳承與變遷研討會論文集》,1998。
20.彭進專,〈南宋個人衛生文化的研究〉,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論文,2009。
21.雷祥麟,〈衛生為何不是保衛生命?民國時期另類的衛生、自我、與疾病〉,《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五十四期,2004。
22.楊士朋,〈清中葉以降至民初的茶館酒樓與客棧〉,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23.閻現章,〈20世紀80年代以來《清明上河圖》研究綜述〉,《中州學刊》,2008卷3期,2008.5)。
24.蕭瓊瑞,〈「清明上河圖」畫名意義的再認識〉,《成功大學歷史學報》第18期(台南,1992年12月。

五、近人論著:
1.Craig Clunas, Superfluous Things :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1.
2.王爾敏,《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
3.不著撰者,〈北京市井風俗篇〉,出自《中國語學資料叢刊第1卷》,東京都:不二出版,1985。
4.史衛民,《都市中的游牧民族∼元代城市生活長卷》,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
5.木暮金太夫編,《日本ソ温泉》,東京都:株式會社囯書刊行会,2003。
6.文震亨,荒井健他譯注,《長物志 :明代文人の生活と意見》,東京都 : 平凡社, 1999-2000。
7.曲彥斌,《行會史》,上海:上海文藝,1999。
8.江 夏弘,《風呂考現學》,東京都:TOTO出版社,1997。
9.呂繼祥,《沐浴趣話》,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10.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1987。
11.吳樹平等點校,《十三經標點本上》,台北:曉園出版社,1994。
12.吳蕙芳,《萬寶全書:明清時期的民間生活實錄(上冊)》,台北:花木蘭文化工作坊,2005。
13.吳有如等,《清末浮世繪—《點石齋畫報精選集》》,台北:遠流,2005。
14.(德)克勞斯•克萊默等著,江帆等譯,《歐洲洗浴文化史》,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15.汪暉、陳燕谷主編,《文化與公共性》,北京:三聯書店,2005。
16.周作人,《秉燭後談》,〈談混堂〉,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17.周振鶴,《蘇州風俗》,揚州:廣陵書社,2003。
18.林永匡、袁立澤,《中國風俗通史—清代卷》,上海:上海文藝,2001。
19.姚奠中主編,《元好問全集》,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
20.杭州市地名委員會辦公室編,《杭州市地名誌》,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21.神保五彌,《浮世風呂—江戶ソ錢湯》,東京都:每日新聞社,1977。
22.徐謙芳,《揚州風土記略》,《中國風土志叢刊29》,揚州:廣陵出版社,2003。
23.徐吉軍、方建新、方建、呂風棠,《中國風俗通史—宋代卷》,上海:上海文藝,2001。
24.郝延平、魏秀梅主編,《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8。
25.常人春,《老北京的民俗行業》,北京:學苑,2002。
26.殷偉、任玫,《中國沐浴文化》,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
27.曹樹銘校編,《蘇東坡詞》(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28.張仲民,《出版與文化政治:晚清“衛生”書籍研究》,上海:上海書店,2009。
29.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編輯,《中古寺院ソ姿シゑヘウ—密教、禪僧、湯屋》,千葉縣: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2002。
30.陳高華、史衛民,《中國風俗通史元代卷》,上海:上海文藝,2001。
31.陳寶良、王熹,《中國風俗通史—明代卷》,上海:上海文藝,2005。
32.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公共衛生學》,台北:巨流圖書,1989。
33.馮承鈞譯,《馬可波羅行紀》,台北:台北古籍,2003。
34.楊儒賓,《儒家身體觀》,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
35.隋樹森編,《全元散曲》,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
36.蔡美彪,《元代白話碑集錄》,北京: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955。
37.(美)羅芙芸,向磊譯,《衛生的現代性—中國通商口岸衛生與疾病的含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2007。
38.(法)費朗索瓦絲•德•伯納維爾,郭昌京譯,《原始聲色:沐浴的歷史》,天津市: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
39.瞿宣穎輯,〈元代浴堂〉,《中國社會史料叢鈔甲集上冊》,上海:上海書店,1985。
40.殷偉、任玫,《浴事全覽—中國沐浴文化》,台北:實學社,2004。
41.藤浪剛一,《東西沐浴史話》,京都市:人文書院,1931。

六、報紙
1.《申報:影印本》,上海:上海書店,198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